念故乡 - 中秋节忆2004山西寻根之旅
<p><p align="left"><font size="3">在北京长大,年年中秋前夕去商店挑月饼,我一直以为月饼是食品加工厂才能做出来的复杂食物。 2004 年 9 月下旬第一次陪妈妈回故里山西介休正是中秋节前夕。在介休乡下她表哥的村子里,我第一次看到人家自制月饼,第一次意识到月饼可以自制。 <br><br>那是妈妈少年时阔别故乡50年后第一次返乡,也是我和我的女儿第一次去山西的寻根之旅。远离祖国的好处是,更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。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。山西一行,处处新鲜。山西的中国文化之醇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<br><br>那天早上,妈妈的表姐我的表姨美珍领我们一行下乡,美珍表姨看到一个村女端着笸箩出了她家大门,就跟她打招呼,用当地话聊了几句。又回头跟我解释那个村女要去村里的磨房磨面做月饼。中秋节快到了,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月饼。可能是因为我在美国农村住了多年,经常自制东西,比如烤饼干,一听很有感觉,很新鲜好奇,马上追问我能看一眼怎么做月饼吗 ? 表姨带我走进了一家院落的大门,这家人恰好在做月饼,没有任何问题就被主人迎进去,主人家和善热情,让我这个陌生人进到房间内,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。我暗暗感叹传统中国美好的人情味在这里还是很浓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"3">房间内一个土炕上摆满了做好的月饼,一个大嫂手里还端着一个堆得满满的刚烤好的月饼的笸箩。在同一房间里,有一个灶台,灶台上放着一个烤箱 - 不大。那年回国我在北京看房子时,不论多高档的房子,都没有烤箱。让我这个酷爱用烤箱解决问题的人很难理解,现在竟然在这山西的小村庄里看到了烤箱 – 我从未在市场上看到过这样的烤箱,像一个箱子大小,大概是手工自制的吧。三个妇女一个男人一起工作。一个妇女在包月饼,象包饺子一样,把月饼皮里添上馅料,包严,包好后放入模子一压就出来一个我熟悉的月饼。<br><br>因为是第一次看到,让我大为惊喜。她有不同的模子,有我熟悉的圆形的,还有我从未见过的动物的,兔子和猴子,不一会儿,不同形状的月饼就排满了一箅子,她把这个箅子端给负责烤箱的男人和女人 – 他们刚好把一烤箱刚烤好的月饼拿出烤箱。这一箱新放进去的要烤个 40 分钟。烤好的月饼和我在商店买的一模一样,金黄色的饼皮和充满屋子的香气让大家心情愉快,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。烤好的月饼就放在炕上凉着晾着。</font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"3"> 当地人自制的月饼模子</font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15/1419143188_3c79130c9f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当地人用自制的烤箱烤月饼,一副掩饰不住的喜悦心情。非常喜欢这种最基本的幸福。</font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50/1418260677_a62684c40f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土炕成为晾月饼的地方<br></font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002/1419143938_df86f71f14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"3"> 这位大嫂忙着做月饼,尽管忙碌,看得出,她很高兴</font></p><p class="MsoNormal" style="margin: 0in 0in 0pt;"><font size="3"><span lang="ZH-CN">妈妈的婶娘四婶,是个</span>80<span lang="ZH-CN">多岁的老太太。自己独居一小院儿。我们先去看了四婶。又去四婶的儿子继元家吃饭。四婶有两个女儿秀珍美珍,三个儿子,继元,继安,继平。除了美珍随夫移居附近小县城介休,剩下的儿女们都住在和老太太不远的地方。同居一村,各立门户,各有自己的独门独院。继元也有两个儿子。小儿子一家和他住在一个院里。吃饭时,一招呼,老太太来了,其他几个儿子一家也来了,十几口人,热热闹闹。真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结构。老太太辛苦一生,晚年倒享尽天伦之乐了,儿孙满堂。老太太因为经常走动,到各个儿子家串门,和村里人打牌娱乐,身体非常强健。在继元家,我们还看了去年儿子们为她</span>80<span lang="ZH-CN">岁做寿时的录像 - 有人来唱戏,摆了三天席,非常热闹。老寿星笑容满面,儿孙绕膝,看的出从心底溢出的幸福。</span></font></p><p class="MsoNormal" style="widows: 1; margin: 0in 0in 0pt;"></p><p><font size="3"> <span lang="ZH-CN">想想在美国看到的无数独居的老人,想想我们这些漂泊在四海的中国人的家庭,我还是觉得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有合理性。家人经常在一起是感觉幸福的一个因素,更符合人性。当然,不要四世同堂,住到同一个屋檐下。最理想的是分开住,但住的近些。<br> <br>那天在继元家呆了整整一天。中饭吃完吃晚饭。舅舅有点呆不住了,说好像吃了一天的饭。而对我这个天涯游子来说,真是很难得的享受 – 那种众亲友聚一堂的天伦之乐在我的美国生活里是多么珍稀的快乐。我想对女儿来讲更是这样。 <br><br>继元家的厨房是院子中单独的一间。在这一天中,我的几位表嫂们就呆在这间厨房里,为大家做饭。做好后再端到我们吃饭的饭厅。女人们说笑着就做出一大桌菜。慈爱的四婶让我女儿挨着她坐,不停给女儿夹菜。记得有一种酱猪肉异常鲜美。舅舅说大概是自家养的刚杀的猪。继元敬酒欢迎我们。继元的几个兄弟和儿子也在席上,但做饭的女人们和小孩子们好像都没资格上席。舅舅有点看不惯,招呼女人们和孩子们一起吃,但他们只是笑笑,走开了。到我们吃好,他们才吃。我心中暗暗猜想,这难道是山西的风俗吗?<br><br>其间,我自动跑到厨房帮忙,但被那些表嫂们‘轰’,让我别管了。我只好直说我很想看她们做饭,我的女儿学校也教小朋友做面包,切菜,在我们眼里,做饭是大家享受生活和传播爱的一种方式。禁不住我的要求,我终于得以帮助最小的一个表嫂下面条 – 用一个有孔的板子对着一锅热水搓面团,搓出一片一片面片,下一锅,换个板,又搓出面鱼儿。山西的面食是全国有名的。山西的女人做面食的功夫也是一流的。女儿到今天都还记得那搓面的场景。 <br><br>继元的儿子树生有个漂亮女儿小娟 8 岁,很耐心地陪四岁女儿玩。小娟上学,中午回家吃饭,下午又去上学。学校离继元家不远,走一会儿就到了。在这一天中,我带女儿去了两趟小学校,找小娟姐姐。<br><br>这是个很可爱的农村小学校,地方很大。小学校有两扇铁门。一群小学生站到铁门上,一个小学生推动铁门,铁门和门上的孩子们就移动了,女儿看了觉得很好玩,小学生上课了,她也站上去试。大概是印象深刻,回到美国家里,她总喜欢站在后院游泳池的铁门上玩这个学来的把戏。 <br><br>课间休息的铃声一响,孩子们象一群小鸟一样飞跑出教室楼房,跑到开阔的操场上。快乐地玩耍。操场上有两个水泥砌的乒乓球台,孩子们不仅打球,还爬到上面往下跳。操场上还有个转椅 - 我小时候在北京也有,一圈椅子坐满小孩,转的很快。小娟也在其中。她有礼貌地和我们打了招呼。上课的铃声响了,小学生们又象小鸟一样呼啦一下飞回教室,女儿要试试美国没有的转椅,上去转了一圈就不要坐了,头晕。哈哈,这个小美国人儿,练习不够。这可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玩的。一会儿,女儿又看见小娟姐姐了,她的班级上体育课。在操场跑步,跳绳。农村的小学校也很好玩。孩子们的童年健康快乐,恐怕比城里小孩还强。上下学一起搭伴儿走,这份热闹,是住在美国郊区出入皆车的女儿无法项背的。<br> <br>虽然很遗憾当时没有拿相机照几张照片,但那个小学校的场景很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。另外一个清晰记忆就是女儿和继元。下午,继元表舅要去街头和人下棋,拿了个小板凳拉好动的女儿一起去看。过了一会儿我出去找,远远看见女儿坐在小板凳上挨着继元和一群下棋围观的老头们。女儿小小的身体,穿着鲜艳的粉红色衣服,在灰色衣装的老头们中显得格外扎眼。她的粉嫩,和老农们的沧桑,非常和谐地相容在一起。 <br><span id="sceditor-start-marker" class="sceditor-selection sceditor-ignore" style="line-height: 0; display: none;"> </span><span id="sceditor-end-marker" class="sceditor-selection sceditor-ignore" style="line-height: 0; display: none;"> </span><br>也许因为是血浓于水,我们第一次见面的亲戚们给我们的感觉是很熟悉默契的。女儿和小娟,两个生长在不同国家的女孩,在这一天已经象亲姐妹了。小娟午饭后带女儿出去看热闹,到街上玩。下午放学后给女儿看她的宝贝 – 她和她父母只住一间房,玩具不多,但她很珍惜很喜欢。她的童年未尝不幸福快乐,这里的农民靠山吃山,常年外出打工的不多,生活也算富裕小康。小娟的父母,爷爷奶奶都在他身边– 这种众亲友聚一堂的最基本幸福,拥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的女儿却很难得到。</span></font></p><font size="3"><span style="widows: 1;">当我们离开村子时,我的亲戚们装了一大袋子自制的月饼给我们带走。吃了好久,甚至带回美国一些。时年四岁的小女儿对那些半月形,小兔子小猴子形的月饼(实际上是饼干,因为里面没馅儿)更感兴趣。</span><br style="widows: 1;"></font><p style="widows: 1;"></p><p align="center" style="widows: 1;"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014/1419264854_0ef1a7329a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149/1423661405_d1b306be15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表姨秀珍送给女儿的她亲手缝的小老虎枕头<br><br>从介休乡下带回家的月饼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,因为比商店里卖的新鲜。更因为有浓浓的乡情人情在里面。久违了,这份有亲戚有祖国文化的生活环境。忘不了山西那个小村庄,我的有血缘关系的一见如故的亲人们和那善良勤劳的人们。 <br></font></p><p align="center"><font size="3"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42/1418258995_c3e69c7f49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在介休,我看到小时候妈妈讲过很多遍的她小时候上学的小学校 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16/1424636572_86678e090b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校门外另一侧的墙壁龙像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41/1418258887_06e1fba524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这座山西古庙,现在是山西省的保护文物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15/1419140908_139acec7a4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到意大利旅行时曾amaze意大利建筑房顶上的丰富雕饰,在这里我看到中国古建的房顶也很热闹。中国的古建筑精美绝伦。<br>妈妈在这样的小学校上学,童年记忆里一定有这房顶上的神仙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14/1424888034_7db2375cc9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虽然已破旧,但它在建筑结构上的对称,工整,精美还是掩饰不住的,很想为它捐点钱修补一下,又不知如何操作才能避免我的钱在这过程中被贪污掉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138/1424583432_1c1120761c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小学校庙里的黑脸中国神仙让女儿很害怕- 不知当年的小学生们看到他是否也害怕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95/1423753193_ec6ebcbb81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小学校庙中的影壁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163/1424583790_dfe4049bb5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介休的名山绵山中的中国神仙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28/1423899045_23a8befd9c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绵山有很多山溪,沿着山溪有很多石雕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137/1423898923_2a0333706b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2004年时绵山还不是全国闻名的旅游点,山里有可和中国其他名山比美的人文自然景色,也因游人少而得一种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境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46/1430690358_90ddc4ee9f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<br> <br>绵山的清幽让我想起我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之一王维的《山居秋暝》<br>和其中的佳句。千年岁月中,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隐居山林。<br>这个涧边的古人是哪一位的清影?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066/1423898425_c7711d8dce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溪水边- 牧童遥指杏花村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97/1424583600_3d49756622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在绵山上看山西的大地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048/1424583300_3738b7c60e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从山顶上看在山中亭子休息的妈妈舅舅姨妈,他们的白发和山中的岁月一起流动,<br>在我的记忆中成为定格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229/1419947873_1fa9020b32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今年我也收集了几个月饼模子,准备自己做月饼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363/1423752923_b3dfd33273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平生第一次按出的月饼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440/1429222340_b7ff0c0ad0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女儿做的红豆沙椰丝小兔子月饼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199/1429455838_86b787c3b3.jpg?v=0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小兔子月饼做了19个放在小口袋里,用彩色毛线扎起来,周二中秋节上学时,带给每个小朋友一份,在点心时间,小朋友要边吃边听女儿讲嫦娥和她的‘pet’ 小白兔的故事,分享中国节庆祝。<br><br><img hspace="0" src="http://farm2.static.flickr.com/1005/1428346327_8d69afde26.jpg" align="baseline" border="0"><br><br>谢谢阅读。 请大家喝茶吃月饼。祝大家中秋快乐!花好月圆。</font></p><br></p>